close

在公園裡,多半會有一種兒童遊樂設施,可以讓小朋友像爬木梯、鋁梯一樣的,爬上爬下;他做成立體的格子,可以讓小朋友穿梭在其中。像右邊相片那樣的設施。

蓁蓁,以我所見過的小孩來說,她是十分大膽的,正好印證了古人說的:[初生之犢不畏虎]。右邊的那張相片,是在她一歲到兩歲間的夏天拍的相片。

我通常陪她在玩的原則是:如果遊樂設施可以承載我的重量,而她要我陪她玩,我就會去陪。但唯獨這個設施,縱然她沒要我陪,只要她爬超過我的身高,我無論如何就會跟在身邊。因為我深怕一個萬一,她如果失手了,跌腳了,就近就可以拉她一把。

我習慣這樣的模式也很一會了,我也沒去在乎她的感受。只是在最近有一次,她竟然對我這亦步亦趨的舉動,做出了反彈:[你走開,我不要跟你當好朋友了!](她是覺得,我這樣跟著她,她很煩)被她這麼一叫,我先是傻了一下,後來我還是持續的陪著她。(而她也再叫了一兩次同樣的話)

或許有人看到這裡,不免就會問:[哪乾脆不要讓她爬就好了?]但是我做不到。一來這是我自己的信念:[我不喜歡被限制,如果這事並不危險或有違道德,我也不去限制人。]尤其是這個人對我很重要的,我更不會去限制她。二來,我防得了我陪伴她的時間,我卻防不了其他我不在旁的時間;像是她在學校的時間。所以,我所採取的是保護取代限制。

在這持續陪著她的過程中,我仔細看著她的每一步,每次前進的交換手,真的是很穩健,也有那種意識,知道哪裡可以向前踩,哪裡不行。心裡在想,我該放心的讓她在上頭爬嗎?但不怕一萬,只怕萬一,真的摔了,哪就麻煩了。甚至在邊想邊看顧蓁蓁之後,我問了我自己說:[我可以相信蓁蓁爬得很好嗎?]答案其實就從我行為中表現出來:[我不相信!]因為我不放心。

 


在那天回到自己的住所時,我把這件事和我所知道的聖經、基督信仰及生活混在一起更深的思考。我僭越了上帝的角度來看這樣事,覺得:[有時候,我們對上帝幫我們築起的防護罩不一定會感謝。]在我們平安時,我們總會求上帝:[不叫我們遇見危難。]但往往卻對上帝設在我們生活中的保護,或對祂希望我們不要去逾越,祂用來保護我們的界線,視而不見,甚至是明知故犯,更甚會覺得厭煩,將其視為是阻礙。就像我對她的保護,被她覺得厭煩,而被趕走。

可是,反由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時,我感受到被蓁蓁拒絕保護時的心境,雖然很難過。但站在蓁蓁的那邊,那種不被信任的感覺,似乎也是很差。我是可以很冠冕堂皇的說自己是站在疼愛她的角度來看顧她,但看她很熟練的來往於每根竿子中間,每個穩健腳步,手牢牢並準確的抓著每個柱子時,我的保護除了不信任之外,是不是只是一種身為大人的優越感,甚至說得再嚴重點,我是否妄自的想成為她的上帝?我是不是在這樣的事上,學著放手,當個陪她同樂的朋友?


f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mb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